童年的回憶——吃憶苦餐
由 紅塵老街 發表于 2020-03-05
在那個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里,學生們都要接受階級教育,以培養無產階級感情。這其中,開展憶苦思甜便是很常見的方式。
在那時,學校里組織學生憶苦思甜的形式很多,如請老貧農訴苦、觀看階級教育展覽等,吃憶苦餐則是最好的形式,因為這可以讓學生們從味覺上親身感受舊社會的艱苦。
記得剛上小學那年,老師就讓我們吃了一次憶苦餐,這是我此生中吃過的唯一一次憶苦餐,所以記憶深刻。
那時,學校需要改造,我們的教室借設在學校附近一戶人家的堂屋里。土磚砌的堂屋有些破舊,光線也不好,地面坑坑洼洼的,高低不平,但總算能擺下我們那些東倒西歪的課桌。
一天放學的時候,班主任老師向我們交代了一個任務,就是學校里要各班級組織吃憶苦餐,要大家明天上學的時候,每人帶一把野菜和一把米來,以便由班上統一制作憶苦餐。
我們都聽說過野菜,知道那是過苦日子吃的,據說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時候就吃過野菜。但是,野菜具體是什么東西,長什么樣,我們誰也不知道。加之那時候家家戶戶喂豬,有的還有耕牛,小孩子放學以后的主要任務就是看牛打豬草,村前村后山上山下凡是能給動物吃的綠色植物,差不多都被連根拔掉了,連豬草牛草都少見,哪來的野菜呢?
我們向父母們求助,父母倒是有辦法。那時正好是秋天,剛剛收過紅薯,大堆大堆的紅薯藤堆在屋檐下,母親便給我摘了一把還算新鮮的紅薯藤葉子,心想這紅薯藤是用來喂豬喂牛的,那萬惡的舊社會,勞動人民過著牛馬不如的日子,吃紅薯藤,大概就跟舊社會窮人的生活差不多吧。
第二天上學,我把一捧紅薯藤葉子和一把米交給老師。這時我發現,英雄所見略同!大多數同學帶來的野菜,都是用紅薯藤葉子代替,老師也沒說什么。
老師們把大家帶來的紅薯藤葉子收集擾來,在主人家的廚房里洗干凈,把那些爛葉子去掉,然后切碎,再在他家里借了一口大鍋,燒起柴火,把米和葉子一鍋煮了,煮成了象豬食一樣的糊糊,黑黑的,粘粘的,略帶一點黃色。
第二節課下課的時候,憶苦餐終于熬好了,大家老早就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。
下課鈴一響,老師們就在主人家的幫助下,給每個同學分發憶苦餐,每人一小碗。在開吃之前,老師講了話,形情嚴肅地訴說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苦,吃不飽,穿不暖,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等等,又贊美了新社會的幸福生活,要大家“不忘階級苦,牢記血淚仇”。老師講完以后,就帶領大家正式開吃。
面對那豬食似的黑糊糊,起初大家都不敢動手,你看著我,我看著你。但看到講臺上的老師也在大口大口的吃,便只好跟著吃起來。我閉著眼晴將那黑糊糊、粘乎乎的東西往口里扒,起初不探味,也不咀嚼,打算象吃中藥似的送到口里就直接往肚里吞??墒浅粤藥卓谝院?,感覺味道居然并不是那么難受,甚至還有一點淡淡的香氣,有稀飯的味道。
在吃的時候,老師再三強調,不準說話,不準嬉笑,要帶著階級感情來吃。所以整個教室里氣氛比較疑重、肅靜,大家都不敢作聲,只顧埋頭吃“飯”,吃得教室里一片窸窣作響。也許是受不了這種嚴肅的氛圍,一些女同學吃著吃著就哭起來了,她們邊吃邊哭,眼淚和著稀粥往口里送,似乎想到了萬惡的舊社會,同情那些當牛作馬的勞動人民。這更增添了教室里悲苦的氣氛。
吃完以后,老師們一邊收碗,一邊問同學們的感受。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說,因為吃過以后,覺得這憶苦餐雖然樣子難看,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吃,相反還覺得有點味道,似乎難以與那萬惡的舊社會聯系起來。特別是時近中午,大家本來就有些餓了,吃這么一碗稀飯,正好打個牙尖,因此有幾個膽子大的,居然問老師還能不能再加點……
就這樣,上學不久的我們,便吃了一次憶苦餐,也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憶苦思甜的教育。
如今,半個世紀過去了,世事就象放電影般的翻過了一頁又一頁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童年的很多記憶都已漸趨模糊了,唯獨這吃憶苦餐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,終生難忘。
2020年3月5日
贊(13)